曬書市集_書評活動
給凡妮莎的信 : 一位科學家解開女兒心靈封印的25則真言

給凡妮莎的信 : 一位科學家解開女兒心靈封印的25則真言

Letters to Vanessa : on love, science, and awareness in an enchanted world

  • 定價:360
  • 優惠價:9324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(國內研究超能力權威)李嗣涔強力推薦

打破被制約的科學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嗣涔
 

  我在1988年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學家為了探索大腦認知的內在邏輯,所創造出來的一些圖形,對我造成了巨大的震撼。下邊這張圖併排了有許多的圓圈,每個圓內部有亮暗不同的陰影。這雖然是一個平面的圖形,但是如果你仔細凝視這些圓圈,腦中浮現的卻是立體的影像,請注意你看到的是凸出的圓形山丘還是凹陷的圓坑?然後你把整本書轉一百八十度倒過來看這些圓圈,這個時候腦中看到的影像又是如何?實驗的結果顯示,絕大部份的人所看到影像會從凹陷的圓坑變成凸出的圓形山丘。這是怎麼一回事?怎麼只有亮暗的陰影顛倒,原來凹陷的圖案就會變成凸出?心理學家發現原來人的經驗中,亮暗陰影的產生與光線遇到障礙物有關。凸出的物體迎光面一定是亮的,背光面一定是暗的,反之,凹陷的坑洞前方迎光部份通常是暗的,後方容易被光線照著,因此是亮的。我們再仔細看上面的圖,圓圈的上方有陰影,下方是亮的,如果光線是從上方入射,則你看到的影像是一個凹陷的圓坑,絕大部份的人所看到也的確是凹陷的圓坑。這裡揭露了人腦內在運作的一個巨大的奧秘,它在分析判斷影像時應用了一個內在的、不自覺的假設:「光線是從上方照下來的」。它為什麼不假設光是從下方、左方或右方來的?唯一的解釋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,太陽光的確是從上方照下來的。這裡面重要的啟示是人在解釋他所觀察到的世界時,是不自覺地受到日常經驗的制約,日常經驗早已塑造了他的大腦神經網路架構,而且滲透到他的思維與運作,使他很難再接受超脫日常經驗的現象。  

  我做特異功能的研究十多年,碰到了許許多多不能為當今主流科學界所接受的案例,像手指識字、念力彎物或停錶、花生起死回生、意識微雕及意識攝影等等,也做了深入的研究,證實了其中大部份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,也是現代科學所無法解釋的現象。十多年中,大部份來到我們實驗室參與手指識字實驗的科學家,都能認同我們的結果。但是也有不認同的科學家,既不來看也根本不相信,還把這種特異功能的研究叫作「偽科學」。他們已被他們所受的教育,所學的近代科學知識,日常的經驗所制約,以為近代科學所描述的宇宙就是這個世界的實像,根本改變現代科學根基的事不會再發生。就讓我們先來看看主流科學界對這個宇宙與人的本身所講的故事:  

  這個世界是由處於四度時空(三度空間及一度時間)的物質所構成,它沒有生命、沒有意識、沒有靈魂。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人都是由物質所構成,他們之間的運作是靠基本的物理及化學定律。意識與生命只是大腦神經網路複雜化以後,所湧現的新的特質,它基本上是第二性的,只是大腦電流與生化反應的產物。而物質才是第一性,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本,這個宇宙視惟物的。超感官知覺像心電感應、透視力、遙感、遙視、預知未來、迴知過去及念力都是幻覺及幻想,或是騙人的把戲。神佛、仙人、天使或上帝的信仰,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,是科學不發達前,人類為了消災解厄、安身立命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故事。  

  我們由手指識字辨識神聖字彙的實驗,發現了我們這個世界除了傳統的四度時空以外,還有一個信息場存在,可能是存在虛數的空間內。這個信息場就是人類幾千年文化裡所流傳的靈界。信息場內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靈體存在,祂們有意識但是沒有物質的肉身。祂們似乎滿佈整個物質的空間,可以”同時”看到我們的過去、現在及未來,信息場內似乎沒有時間及空間的侷限,物質時空的定律在信息場是不成立的。神佛、仙人、天使不是虛幻的故事人物,而是真正實際的存在,只不過是存在於一般人感覺不到的信息場中,以網站的形式建構了不同的勢力範圍。靈的意識可以離肉身而存有,表示意識是第一性的,是不需要物質而能單獨運作的實體。所有的這些發現都徹底的改變了目前主流科學界所說的故事,問題是主流科學家們能跳脫他們的制約反應嗎?  

  當我讀到《給凡妮莎的信》這本書真是非常的快慰,我好像在重溫我十六年來做氣功、特異功能及信息場研究的思想過程,每一封信讀起來都覺得非常的熟悉,從念住覺察法(打坐)的要點,心理學家的錯覺實驗,容格的集體無意識,到普林斯頓大學的「梨子」實驗,混沌動力學裡的分型,體認覺察力與物質同等重要,神靈天使所在的非物質世界等等,都是我曾經面對的課題,也花了不少時間來研究了解。作者傑瑞米.海華雖然是一個分子醫學方面的科學家,但是似乎並沒有實際做過特異功能的科學實驗,他敢對現代主流科學提出挑戰完全來自他三十年來教冥想、修冥想的親身體驗。他曾受教於藏密蔣揚創巴仁波切,並且顯然有過實證的親身體驗,才能那麼胸有成竹、精闢入微的分析現代科學的不足,以及真實世界的種種面向。當然由於他的科學背景,他引用了很多心理學、超心理學、物理學上的實驗證據來支持他的論點,顯得只比親身體驗更令人心服。尤其他提出覺察力是這個宇宙構成的根本要素,則已經搬出了惟心論或心物合一論的大纛,對抗主流共識的惟物論。我基本上支持他的論點,我相信我們很多的實驗結果也證實了他的論點。  

  傑瑞米.海華的例子,使我想到千百年來,不知有多少佛道的修持者實證了這個世界的實像,他們把它寫下來在佛道的經典裡、在文化裡傳承。五百年前由迪卡兒、迦利略所開始的科學革命,逐漸走向了化約論物質世界的極致,對於虛無飄邈的神鬼傳說嗤之以鼻。事實上即使到了21世紀,科學發展的程度還不足以去了解信息場或意識的實質,但是很多科學家卻被現代科學所制約,超過現代科學範疇的事物都不信,變成迷不信,也就是形成另一種迷信。傑瑞米.海華以一個科學家兼修道者的身分,試圖打破現代科學的制約,重新恢復文化的傳承,架構真實世界的圖像,我要為他的努力喝采。

  科學家已證明,空間充滿了能量、情感與覺察力。而所有你看到或看不到的空間與事物,都具有同源性。

  這麼說吧,在你眼前的所有一切,你所看過的所有一切,及你將會看到的,都是能量。更簡單的說,這是個活的世界。這個世界的裡裡外外,沒有一樣是死的。

  本書是作者傑瑞米.海華有感於現代年輕人因為生活在科學所創造出的「死」世界,一個沒有靈性生命的機械化世界,常常陷入沮喪、空虛與絕望之中。

  他藉由寫給女兒凡妮莎的信,為大家指出一個「活」世界的存在,一個奇妙神聖有生命的世界。

  他說這個活世界,我們小時候都曾經感受到,只是我們無以名之。

  長大後,教育與社會順理成章成了制約心靈的工具,我們對直覺中的神聖世界的憧憬也日漸遺忘。

  傑瑞米.海華,以他嚴格的科學背景,為我們指出科學的盲點與限制。

  他也透過許多科學實驗的發現,告訴我們科學界對腦神經學、認知心理學、物理學及人類意識進行的探討結果;科學再也隱藏不了能量與覺察力遍佈宇宙空間的事實了。

  傑瑞米為我們確認了這個世界的呼吸與心跳,他也告訴我們重新與多元的神聖世界接觸的方式。

  是的!要感受到這個神奇的活世界,其實並不難,也有方法可循。因為它一直存在,不曾消失。

  只是我們受制約太久,已然遺忘與生俱來的神聖。我們寧為感官所限,放棄了心靈的視力。

  但是,只要我們願意面對生命中冥冥的巧合所傳遞的訊息;願意一步步親近自己的心;

  只要我們願意對宇宙萬物保持開放與覺察,就能與這個神奇世界重新連線。

  因為一直以來,它就存在我們四周,存在你我的呼吸間,也一直駐足在我們心靈的深處,等待你被喚醒,等待我們重新認出它來。是的,美麗神奇的世界是真的。只要我們願意突破制約,相信自己的直覺。

  就在現在,開放你的心,讓作者引領你,有技巧的打開心靈的眼睛。你會看到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妙世界,體驗到與宇宙萬物的共通性,重新感受到你與天地原是一體的神聖。

  是的,萬事萬物原為一體,這就是宇宙的秘密。

作者簡介

  傑瑞米.海華1940年出生於英國。25歲那年就取得劍橋大學數學與物理博士學位。之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Tufts醫學院研究分子生物學。他後來回到劍橋的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室繼續研究工作時,曾直接受教於諾貝爾獎得主法蘭西斯.克里克,這段期間,他漸漸對潛意識和語言及兩者之間的關聯感到興趣,開始涉及心理分析、邏輯及語言學的研究1970年,他遇見來自西藏的蔣楊創巴仁波切,開啟了他此後以科學探討心靈的歷程

  傑瑞米.海華以他的專業科學背景及對這個世界的開放好奇態度,成為融合科學與心靈世界的研究先驅,他另有談論香巴拉法及佛理的多本著作。

譯者簡介

  廖世德一九五三年生台灣台南人,現專事譯述工作譯有作品:反叛手冊、激進的號角、物理之舞、寶瓶同謀、性與權力的解剖、系列塞斯 書、系列克里希那穆提叢書等,現正翻譯肯恩‧威爾伯(Ken Wilber)之著作。

 

目錄

  • 推薦者序 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石朝穎
  • 編者序   張志華
  • 作者序   傑瑞米.海華 Jeremy W. Hayward
  • 第1封 小時候的活世界
  • 第2封 有情的故事,靈魂的故事
  • 第3封 死世界的故事
  • 第4封 世界為何不再奇妙
  • 第5封 當下就是奇妙的世界
  • 第6封 第一齣幕間劇
  • 第7封 你的腦會看東西嗎
  • 第8封 「解釋」會薰染我們的世界
  • 第9封 人心裡的創造之舞
  • 第10封 語言與我們對世界的感覺
  • 第11封 喚醒的情感
  • 第12封 快樂的合作遊戲
  • 第13封 第二齣幕間劇
  • 第14封 空間界限:構成這個世界的材料
  • 第15封 覺察,空間,能量終於相融
  • 第16封 心物結合在世界靈魂中
  • 第17封 空間裡的心
  • 第18封 我們現在應該怎麼看事物
  • 第19封 身為樹有甚麼感覺
  • 第20封 跳躍的全子
  • 第21封 生命型態與思想迴路
  • 第22封 第三齣幕間劇
  • 第23封 天地人合一
  • 第24封 宇宙鋼琴上的音叉
  • 第25封 無盡的故事
 

  我們生活的世界其實充滿了神奇。這個神奇的奇妙世界既不是幻想,也不是某些人對未來懷抱的希望,而是真實存在於當下。

  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這個當下真實的奇妙世界,是因?人們一直告訴自己也灌輸別人「死世界」(Dead World)的故事。這個所謂「死世界」的故事,或稱之為觀點,幾百年來假科學之名發明,建構於「我們的世界完全是由沒有生命的物質構成」這種狹隘貧乏的思想,然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不知不覺的吸收這種觀點。這種觀點至今依然大行其道,深深推動及影響我們的文化。

  以我個人三十年來教冥想,修冥想的經驗,我發現,一味相信死世界的故事,對於大家的修練──不論是哪一種法門──都是很大的障礙,也使很多人不明瞭冥想對生活可以有很實際的幫助。十年前,我寫了兩本非常專門的書,討論科學可以如何闡揚這個奇妙的世界,而非否定世界的奇妙本質。數百年來,死世界的故事之所以盛行,原因不只是科學的背書,背後還有很複雜的宗教和政治因素。

  這幾年,許多朋友,尤其是我太太凱倫,一直鼓勵我用清楚明白,沒有艱澀辭彙的文字討論這兩種世界。我自己也覺得,重要的是大家對「奇妙神聖的世界」不能只是盲信或一廂情願,而是要深切瞭解:一直以來,因為飽受各種觀念的制約,我們的視線已被遮蔽,使我們看不到整個世界的全貌與真相,更遑論一窺那個奇妙開悟的世界。但是,這種制約是可以去除的,我們仍然可以活在一個「活」的世界。

  為了寫這一本簡單易懂的書,我已經努力了兩年。直到有一天,我展開了期三個禮拜的閉關,打算專心寫作和冥想。在閉關前,我便很關切死世界的觀點,對我女兒凡妮莎和她的朋友的影響。而之前和一個年輕朋友亞當的談話,也深深觸動我的心。亞當是大一的學生,他讓我感受到他們這一代很多人都對世界現況感到不快樂,對自己眼中所見的未來也很絕望,這令我有很深的感觸。開始閉關的第一天晚上,我便決定寫信給我的女兒凡妮莎討論這些事情。這本書於焉成形。

  我總認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冥想,卻不知自己其實深受死世界說法的制約,那麼再多的精神修練和信仰徒然是漂亮的新衣或「拉皮手術」。你或許會覺得比較舒坦,但實質根本沒有什麼改變。本書的宗旨就是要告訴各位,冥想時該如何克服死世界的制約,回歸內在的感受與覺察。

  有很多人平時都說很渴望一個寧靜、開悟的奇妙世界,可是一聽人說冥想可以幫助他們看見、感受這個世界,卻又覺得不可置信,很不以為然───因為科學這麼說。科學的這種謬誤才是胡說,而且悲哀。本書寫作的第二個目的,就是要告訴既欣賞科學世界,又嚮往奇妙世界的各位,有一條路可以讓我們活在這兩個世界,而且相融一體。

  然而,令我深感悲哀的是,我的女兒凡妮莎(譯註:作者寫信時凡妮莎正念高三)和他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在懊喪、失落、傷害中長大的。他們眼中看到的是死世界,從小到大由權威人士那邊聽到的也是死世界的觀念。可是這些年輕人私下所談論與追求的卻不一樣。他們直覺的知道死世界不是全部,可是卻不知道怎樣才能超越這個已然約定成俗的世界觀。為了追尋真實的存在,他們有太多人嗑藥以追尋幻相,甚至逃避現世而自殺。正因為如此,我要寫這些信給我女兒和他們這一代年輕人,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的真相:這個世界其實是充滿神奇力量與能量,值得我們全心讚歎並滿懷喜悅的存在。

  死世界只是實相的片段而已。這個世界──此時此地,確確實實──已經很奇妙了。每一棵樹,每一顆石頭,每一顆星星,還有空間本身,都充滿活生生的能量,都具有覺察力。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能力感覺到這些。我們可以清楚感覺到各種能量,雖然我們看不到它。這種能量,你叫他神,叫他魔、仙、天使、德勒拉(drala),稱它「有意義的巧合」或「緣」都可以。這個能量與「永遠覺察」的故事,其實可以和我們從小所接收的死世界的一貫說法並存;這個奇妙的活世界同樣可以用科學的立場檢驗並闡述。這就是本書的訊息。

  現在,請放輕鬆,好好享受我寫給女兒的這些信,迎接活世界的故事。

  願這本書所闡述的奇妙世界能夠鼓舞你!

  傑瑞米.海華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574701131
  • 叢書系列:@NATURE
  • 規格:平裝 / 384頁 / 15 x 21 x 1.9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會員評鑑

5
1人評分
|
1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5.0
|
2010/09/13
我是喜歡解釋重於指示的人,所以常常覺得有些說法雖然很熱門但卻不能說服我.
但我很喜歡這本書具有邏輯的闡述方式,先說明了大腦被制約的事實,再以量子物理學和心理學來說明世界可能的真相~
提出了相當合理的說法讓我覺得閱\讀後收穫很豐富,這是本難能可貴的書.
展開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心理勵志】用閱讀傳遞正能量!圓神電子書全書系,三書79折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親子天下_領券折百
  • 野人聯合書展_領券
  • 聯經_領券